您的检索:
精炼检索结果:
年份
成果类型
收录类型
院所
综合
语言
清除所有精炼条件
摘要 :
金属及其合金、复合材料的快速烧结一直都是金属材料领域的难题。微波烧结技术因其具有体积加热、选择性加热以及非热效应等特性,相比于传统烧结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周期,在制备结构均匀、晶粒细小,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金属材料微波烧结过程中热效应(介电损耗、电导损耗与磁损耗)与非热效应(放电效应与磁效应)对烧结制品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微波烧结金属及其合金、复合材料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微波烧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后续金属材料微波烧结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 :
非热效应 热效应 微波烧结 力学性能 热失控 金属材料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王瑞虎 , 杨军 , 胡鹏 et al. 金属材料微波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 [J]. | 材料导报 , 2021 , (23) : 1-19 . |
MLA | 王瑞虎 et al. "金属材料微波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 . | 材料导报 23 (2021) : 1-19 . |
APA | 王瑞虎 , 杨军 , 胡鹏 , 邹德宁 , 向炜成 . 金属材料微波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 . | 材料导报 , 2021 , (23) , 1-19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高温状况及快速精确灭火装置,包括一个灭火剂箱,箱体上表面有内嵌有一个灭火剂入口和出口阀,可以添加灭火剂或者更换不同的灭火剂,并保证电池包上盖的平整性。箱体下表面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出口处填装有的感温绝缘填料在感知到导热丝传递的最高温度后,如果达到热失控的临界温度就会熔化,进而释放出灭火剂箱内的灭火剂对即将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进行精准的降温或灭火,减小了灭火剂箱的体积,并通过热绝缘电池隔板阻止该热失控电池单体蔓延至其它电池单体。单向阀与感温绝缘填料之间的感温线路将热失控信号传递至电动车内部的火灾报警器,提醒驾乘人员及时撤离,无需加装火灾报警器,降低了成本。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纪常伟 , 张知足 , 汪硕峰 et al. 一种识别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高温状况及精准灭火装置 : CN202110185698.9[P]. | 2021-02-11 . |
MLA | 纪常伟 et al. "一种识别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高温状况及精准灭火装置" : CN202110185698.9. | 2021-02-11 . |
APA | 纪常伟 , 张知足 , 汪硕峰 , 王兵 , 戚朋飞 , 张守芹 et al. 一种识别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高温状况及精准灭火装置 : CN202110185698.9. | 2021-02-11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在众多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大、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对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力系统电池储能技术之一。但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其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发生热失控乃至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的风险。本文就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电池本体的安全设计、安全预警、电池组热失控起火的阻燃装置以及消防安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
热失控 电池安全 锂离子电池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高飞 , 刘皓 , 吴从荣 et al.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J]. | 新能源进展 , 2020 , 8 (01) : 15-21 . |
MLA | 高飞 et al.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 | 新能源进展 8 . 01 (2020) : 15-21 . |
APA | 高飞 , 刘皓 , 吴从荣 , 汪书苹 , 范明豪 , 汪浩 .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 | 新能源进展 , 2020 , 8 (01) , 15-21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LIB)由于其高能量密度、易维护、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首选.然而,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某些滥用条件下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从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电池安全性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分析了近期由锂离子电池着火引发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的研究,详细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化学反应机理,并对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研究结果发现,锂离子电池的自燃问题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有关详细的电池火焰机理及火焰传播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并且还未发现能够有效解决电池自燃问题的方法.故如何提升电池安全性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电池状态 热失控 电动汽车 化学反应动力学 滥用条件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纪常伟 , 王兵 , 汪硕峰 et al. 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J].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20 , 46 (6) : 630-644 . |
MLA | 纪常伟 et al. "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6 . 6 (2020) : 630-644 . |
APA | 纪常伟 , 王兵 , 汪硕峰 , 潘帅 , 戚朋飞 , 张守芹 . 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20 , 46 (6) , 630-644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以国内某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5 A·h单体电芯以及自制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SOC)和过充倍率对电池单体和模组的热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电芯的荷电状态越高时,电池热失控的最高温度和最高温度变化率越高,产热量越多,热失控反应越剧烈,热安全性越低;电池过充实验的温度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温度平稳区,第2阶段为温度缓慢上升区,第3阶段为温度骤变区,第4阶段为降温区;过充实验中,在发生热失控之前,电池的开路电压会发生明显的压降,说明电池压降可以作为电池热失控的一个判定条件;模组加热热失控的时间点比单体晚,热失控...
关键词 :
过充 模组 绝热量热仪 单体 热失控 炉箱加热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纪常伟 , 孙洁洁 , 汪硕峰 et al. 32650单体电芯和模组热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J].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19 , 45 (08) : 780-786 . |
MLA | 纪常伟 et al. "32650单体电芯和模组热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5 . 08 (2019) : 780-786 . |
APA | 纪常伟 , 孙洁洁 , 汪硕峰 , 王兵 , 潘帅 . 32650单体电芯和模组热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19 , 45 (08) , 780-786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检测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参数,通过这些参数指标作为独立条件或者逻辑组合条件来判断锂离子电池是否将要发生热失控,进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锂离子电池触发热失控,保证电池及其系统的安全性。本发明方法适用于用汽车、储能装置、航空等存在锂离子电池的各个领域。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冯能莲 , 董士康 , 丰收 et al. 一种预防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方法 : CN201910419129.9[P]. | 2019-05-20 . |
MLA | 冯能莲 et al. "一种预防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方法" : CN201910419129.9. | 2019-05-20 . |
APA | 冯能莲 , 董士康 , 丰收 , 李德壮 . 一种预防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方法 : CN201910419129.9. | 2019-05-20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并行式风冷电池包结构。电池包上侧设有长方形冷却空气入口通道。冷却空气入口通道设有双层,两层由隔板隔开,上层冷却空气入口通道由隔板以及电池固定板围成,下层入口通道由隔板以及电池包底部外壳围成,隔板中心部位有圆形镂空通道。入口通道的第二层内设有多个小型风扇,其基座被固定在电池包底部外壳上。入口通道上方设有与隔板一体的电池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电池卡位以及通风孔。电池模组与模组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风孔以及长方形通风通道。电池包右上侧设有冷却空气出口通道,通道内设有传感器模块。本发明可以有效地缩小电池包中的温度不一致性,从而降低热失控风险,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纪常伟 , 潘帅 , 汪硕峰 et al.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并行式风冷电池包结构 : CN201811292580.0[P]. | 2018-11-01 . |
MLA | 纪常伟 et al.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并行式风冷电池包结构" : CN201811292580.0. | 2018-11-01 . |
APA | 纪常伟 , 潘帅 , 汪硕峰 , 王兵 , 孙洁洁 , 戚朋飞 .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并行式风冷电池包结构 : CN201811292580.0. | 2018-11-01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间距液冷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模组由多个圆柱形电芯及其组件构成,单体电芯排布间距由里向外逐渐递减。电池模组的排列形状呈正六边形,冷却管道贯穿电池模组中心处的预留圆形通道对中心电芯进行冷却。电池模组两端分别设有上下侧固定板,内侧涂有阻燃涂层,两侧固定板由固定销对位连接。上侧固定板采用了盒状结构,两侧不封闭,形成了通风通道。上侧固定板设置的烟雾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池模组内部的温度和烟雾浓度。本发明解决模组内部电池温度过高的问题,降低热失控发生的概率。当单体电芯热失控后,该结构还可以延缓单体与单体之间、模组与模组之间的热失控传播,提高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纪常伟 , 潘帅 , 汪硕峰 et al. 一种变间距液冷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 : CN201810755273.5[P]. | 2018-07-11 . |
MLA | 纪常伟 et al. "一种变间距液冷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 : CN201810755273.5. | 2018-07-11 . |
APA | 纪常伟 , 潘帅 , 汪硕峰 , 王兵 , 孙洁洁 . 一种变间距液冷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 : CN201810755273.5. | 2018-07-11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实验中固定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装置。装置包括:支撑架上的顶板和底板、第一螺母、第一螺杆、电池卡牌、固定钢板、第二螺杆、第二螺母等。其结构特征是:由三根全螺纹第一螺杆分别连接设备的缸盖以及整个支撑架,用螺栓连接第一螺杆和缸盖,选用合适的第一螺母将顶板和底板固定在第一螺杆上,具体固定位置可根据自己的要求手动调整。电池固定支架的固定钢板与底板焊接在一起,由四根全螺纹第二螺杆固定住电池卡牌,电池卡牌分别从上下两部分将圆柱型电池夹紧。从而将电池固定在设备的腔体中,在做电池热失控实验过程中,不必担心单体电池会因为冲击力而发生移动,从而影响图像视频的采集。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纪常伟 , 孙洁洁 , 汪硕峰 et al. 一种在实验中固定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装置 : CN201710498468.1[P]. | 2017-06-27 . |
MLA | 纪常伟 et al. "一种在实验中固定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装置" : CN201710498468.1. | 2017-06-27 . |
APA | 纪常伟 , 孙洁洁 , 汪硕峰 , 王兵 , 徐溥言 . 一种在实验中固定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装置 : CN201710498468.1. | 2017-06-27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热性能测试系统属于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系统包括高温防爆箱;高温防爆箱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制冷装置、电池模组和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连接循环电机;高温防爆箱上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球阀、取样口、截止阀和气相色谱仪依次连接;同时球阀通过排气管道还连接到气体采集袋;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连接到计算机;充放电机通过插座连接到电池模组;高温防爆箱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通过内窥镜于摄像机连接。该系统能进行电池热特性测试、电池排放分析和电池热失控测试。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多种功能的测试,进而实现对电池包结构上的优化设计,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纪常伟 , 林深 , 汪硕峰 et al.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热性能测试系统 : CN201510886371.9[P]. | 2015-12-06 . |
MLA | 纪常伟 et al.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热性能测试系统" : CN201510886371.9. | 2015-12-06 . |
APA | 纪常伟 , 林深 , 汪硕峰 , 余梦辉 , 王兵 , 徐溥言 .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热性能测试系统 : CN201510886371.9. | 2015-12-06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导出
数据: |
选中 到 |
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