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检索:
学者姓名:尉海军
精炼检索结果:
年份
成果类型
收录类型
来源
综合
曾用名
合作者
语言
清除所有精炼条件
摘要 :
一种表面掺杂梯度富锂正极材料的原子层沉积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该方法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梯度富锂正极材料构筑均匀的表面层,并通过调控沉积过程中的参数调节表面层厚度。将包覆后的梯度富锂材料进行热处理,实现表面掺杂。本发明通过表界面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梯度富锂材料的首圈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且工艺较为简单,可选元素丰富,对电池正极的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杨灏天 . 一种表面掺杂梯度富锂正极材料的原子层沉积的制备方法 : CN202310267632.3[P]. | 2023-03-15 . |
MLA | 尉海军 等. "一种表面掺杂梯度富锂正极材料的原子层沉积的制备方法" : CN202310267632.3. | 2023-03-15 . |
APA | 尉海军 , 杨灏天 . 一种表面掺杂梯度富锂正极材料的原子层沉积的制备方法 : CN202310267632.3. | 2023-03-15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一种富锂正极材料的低成本表面钛掺杂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正极材料置入特定pH的溶液中,再向其中滴加硫酸氧钛水溶液并不断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后过滤得到固体粉末,烘干后在高温下进行烧结,最终得到钛表面掺杂正极材料。本发明所制得的表面钛掺杂的富锂正极材料提高了首圈库伦效率、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且工艺简单、成本较有机钛源更加低廉,适用于大批量处理富锂正极材料,可满足对动力电池的使用需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杨灏天 . 一种富锂正极材料的低成本表面钛掺杂方法 : CN202310252632.6[P]. | 2023-03-15 . |
MLA | 尉海军 等. "一种富锂正极材料的低成本表面钛掺杂方法" : CN202310252632.6. | 2023-03-15 . |
APA | 尉海军 , 杨灏天 . 一种富锂正极材料的低成本表面钛掺杂方法 : CN202310252632.6. | 2023-03-15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一种基于硫/硒阳离子反应的高电压铝‑硫/硒电池,属于铝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实现硫/硒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高电压铝‑硫/硒电池,包括以下技术方案:(1)铝‑硫/硒电池结构依次包括SeSx/C复合正极、隔膜、电解液、Al负极,其中SeSx/C复合正极选用硫、硒单质或硫硒化合物与碳材料复合;(2)对步骤(1)所得铝‑硫/硒电池在0.1‑2.5V(vs.Al3+/Al)之间进行可逆充放电,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涉及S和Se阳离子的多电子转移,最高放电比容量可达1700mAh g‑1,放电电压平台≥1.5V(vs.Al3+/Al)。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李帅霞 , 张旭 et al. 一种基于硫/硒阳离子反应的高电压铝-硫/硒电池 : CN202310267884.6[P]. | 2023-03-14 . |
MLA | 尉海军 et al. "一种基于硫/硒阳离子反应的高电压铝-硫/硒电池" : CN202310267884.6. | 2023-03-14 . |
APA | 尉海军 , 李帅霞 , 张旭 , 楚维钦 . 一种基于硫/硒阳离子反应的高电压铝-硫/硒电池 : CN202310267884.6. | 2023-03-14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一种高离子电导率聚合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技术领域。本发明选用碳酸酯基聚合物、导电锂盐、多孔支撑材料、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和无机离子导体材料复合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聚碳酸酯基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宽的电化学窗口和高的离子迁移数;功能化的硅烷偶联剂能与聚合物及无机材料之间形成化学键和相互作用,起到聚合物和无机填料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拓宽它的电化学窗口,改善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的界面接触,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适用于高电压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固态电池。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吴玲巧 . 一种高离子电导率聚合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 : CN202310005768.7[P]. | 2023-01-01 . |
MLA | 尉海军 et al. "一种高离子电导率聚合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 : CN202310005768.7. | 2023-01-01 . |
APA | 尉海军 , 吴玲巧 . 一种高离子电导率聚合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 : CN202310005768.7. | 2023-01-01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原位构筑超薄无定形纳米包覆层材料的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以及电沉积结合水热法对Li2MnO3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处理,将LixMnOy无定形纳米结构均匀,完整的包覆在Li2MnO3正极材料表面(LixMnOy@Li2MnO3),其中LixMnOy为非晶无定形包覆层,厚度为0.1‑10nm;本发明通过在Li2MnO3正极材料表面包覆超薄无定形的LixMnOy,在保证该材料高放电比容量的同时并显著抑制了Li2MnO3的电压衰减,将其组装为扣式电池测试性能后发现包覆后的Li2MnO3材料在50圈充放电循环后的电压衰减为零。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万界 , 刘世奇 . 原位构筑超薄无定形纳米包覆层材料的方法 : CN202310318577.6[P]. | 2023-03-28 . |
MLA | 尉海军 et al. "原位构筑超薄无定形纳米包覆层材料的方法" : CN202310318577.6. | 2023-03-28 . |
APA | 尉海军 , 万界 , 刘世奇 . 原位构筑超薄无定形纳米包覆层材料的方法 : CN202310318577.6. | 2023-03-28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一种氧化还原介质降低氧化锂复合正极材料电压极化方法,可有效改善基于Li2O复合正极材料的封闭型锂离子电池,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本申请中,氧化还原介质为LiI等碘化物,能够有效降低Li2O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极化,解决因Li2O自身导电性差带来的电压滞后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易放大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氧化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对于高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张旭 , 吴海鹏 , 尉海军 . 一种氧化还原介质降低氧化锂复合正极材料电压极化方法 : CN202310165991.8[P]. | 2023-02-21 . |
MLA | 张旭 et al. "一种氧化还原介质降低氧化锂复合正极材料电压极化方法" : CN202310165991.8. | 2023-02-21 . |
APA | 张旭 , 吴海鹏 , 尉海军 . 一种氧化还原介质降低氧化锂复合正极材料电压极化方法 : CN202310165991.8. | 2023-02-21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低浓度电解液,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所述电解液包含一种或两种锂盐、链状碳酸酯溶剂和环状碳酸酯溶剂的混合溶剂及低极性的共溶剂,其中锂盐的整体浓度为0.1~0.8mol/L,共溶剂为弱溶剂化的氟化溶剂。该电解液与传统电解液(1mol/L)相比具有更低的浓度,可以显著降低电解液的粘度、提高锂离子的扩散系数、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性。通过锂盐组分、溶剂及共溶剂构成的合理设计能够调控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优化界面化学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与低浓度电解液的良好兼容,获得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朱倩文 , 梁媛 .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低浓度电解液 : CN202310317590.X[P]. | 2023-03-28 . |
MLA | 尉海军 et al.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低浓度电解液" : CN202310317590.X. | 2023-03-28 . |
APA | 尉海军 , 朱倩文 , 梁媛 .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低浓度电解液 : CN202310317590.X. | 2023-03-28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协同锂盐高温高压电解液,涉及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协同锂盐和电解液添加剂,上述协同锂盐包含较高电导率的锂盐A和耐高温的锂盐B,锂盐的总浓度为0.5~1.2mol/L,电解液添加剂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5%。本发明的电解液将不同优势的功能性锂盐混合形成协同效应,优化电解液的基本性质,能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减缓正极表面结构衰变,抑制电压降,有效提高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高压高温循环稳定性,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朱倩文 , 梁媛 .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协同锂盐高温高压电解液 : CN202310318854.3[P]. | 2023-03-28 . |
MLA | 尉海军 et al.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协同锂盐高温高压电解液" : CN202310318854.3. | 2023-03-28 . |
APA | 尉海军 , 朱倩文 , 梁媛 . 一种富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协同锂盐高温高压电解液 : CN202310318854.3. | 2023-03-28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超薄无定形纳米结构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技术领域。超薄无定形纳米结构包覆层为LixMnOy,被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Li1.2Mn0.57Ni0.17Co0.06O2,Li2MnO3)、三元正极材料(LiNi0.6Mn0.2Co0.2O2)、磷酸锰铁锂(LiMn0.6Fe0.4PO4)、锰酸锂(LiMn2O4)和钴酸锂(LiCoO2);其中制备原料为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锂源和锰源;制备方法为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加入到锂源和锰源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本发明提供的超薄无定形纳米结构包覆正极材料制得的扣式电池,相比于普通的正极材料,在循环稳定性方面有较大提升。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尉海军 , 万界 , 刘世奇 . 超薄无定形纳米结构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0318573.8[P]. | 2023-03-28 . |
MLA | 尉海军 et al. "超薄无定形纳米结构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0318573.8. | 2023-03-28 . |
APA | 尉海军 , 万界 , 刘世奇 . 超薄无定形纳米结构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0318573.8. | 2023-03-28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摘要 :
Germanium (Ge)-based materials can serve as promising anode candidates for high-energy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Bs). However, the rapid capacity decay caused by huge volume expansion severely retards their application. Herein, we report a facile and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Ge nanowire anode materials through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 The optimal Ge nanowires can deliver a capacity of 1058.9 mAh g(-1) at 300 mA g(-1) and a capacity above 602.5 mAh g(-1) at 3000 mA g(-1) for 900 cycles. By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the multiple-step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good structural reversibility of the Ge nanowires during charge/discharge are elucidated. When coupled with a lithium-rich Li(1.2)Mn(0.56)7Ni(0.167)Co(0.06)7O(2) cathode in a full battery, the Ge nanowire anode leads to a relatively stable capacity with a retention of 84.5% over 100 cycles.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molten-salt electrolysis for the synthesis of alloy-type anode materials toward high-energy LIBs.
关键词 :
Ge nanowires Ge nanowires Li-ion battery Li-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s anode materials in situ TEM in situ TEM molten-salt electrolysis molten-salt electrolysis
引用:
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或利用其中一个链接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
GB/T 7714 | Liu, Huan , Wu, Tianhao , Zhang, Liqiang et al. Germanium Nanowires via Molten-Salt Electrolysis for Lithium Battery Anode [J]. | ACS NANO , 2022 , 16 (9) : 14402-14411 . |
MLA | Liu, Huan et al. "Germanium Nanowires via Molten-Salt Electrolysis for Lithium Battery Anode" . | ACS NANO 16 . 9 (2022) : 14402-14411 . |
APA | Liu, Huan , Wu, Tianhao , Zhang, Liqiang , Wang, Xin , Li, Haifeng , Liu, Shiqi et al. Germanium Nanowires via Molten-Salt Electrolysis for Lithium Battery Anode . | ACS NANO , 2022 , 16 (9) , 14402-14411 . |
导入链接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导出
数据: |
选中 到 |
格式: |